近年来,受益于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双重驱动,我国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趋势逐渐呈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0多个省市出台的储能规划及政策,均要求新能源项目配建储能,配置比例基本在10%-20%,其中河南、陕西、广西、西藏等地要求储能配置比例达到20%,部分项目储能时长达到4-6小时。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870万千瓦,新增装机同比增长超过110%,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已初步显现。”具体到省份来看,2022年装机规模排名前三的为山东、宁夏、广东。其中,作为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当前宁夏新能源占比超过50%,储能的发展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截至2023年3月底,宁夏已并网储能电站15座,均为电化学储能,并网总规模122.4万千瓦/245.3万千瓦时,电网侧储能并网容量全国第一。预计2023年宁夏储能规模将超过300万千瓦。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预计,未来,新型储能发展需求主要集中在支撑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开发、缓解电力供应压力和保障新能源消纳三个方面。综合各方因素,“十四五”末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超过5000万千瓦,重点布局在华北、西北等地区。显然,任何一个行业或者说一个细分领域,都会经历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随着锂价下降超出预期,也实实在在的缓解了储能产业链下游的厂商成本压力,新能源配置储能的经济性压力也进一步得到了释放,有望对储能下游需求和投资起到大幅推进作用,预计2023年无论是工商业储能还是户储都将迎来不错的发展。针对储能加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中电联副秘书长沈维春近日在阳光电源PAT2023先进技术研讨会如是表示。无独有偶,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中科院欧阳明高院士也提出,碳中和战略引爆新能源革命,新能源汽车普及将倒逼能源基础设施全面转型和新型储能产业大发展。风光新能源装机量不断攀升,储能对于新能源的调节作用将越来越明显。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风电、太阳能装机达到1.25万亿千瓦。而截至2023年2月,我国风电、太阳能装机达7.8亿千瓦。国家电投集团光伏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庞秀岚表示,如何提高新能源发电利用小时,利用电化学储能实现平滑日间出力曲线,实现能量转移,尽可能减少常规电源的占比,是当前新能源发展大潮中的重要痛点。
通威新能源吴小平也表示,光储实际上是在同一条船上,面对的是同一片海。据测算认为,为了达到整个80~90%新能源对整个电网的渗透率,所需要的储能配置大概在10000GWh左右。 从2022年投产的新型储能项目看,单机、单站规模不断扩大,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无疑,储能正在走向新能源的刚需。
现在储能电站现实际上盈利模式非常少,基本上是靠一些政策补贴,储能电站真正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实际上还没有建立起来,仍缺乏常态化盈利模式。2022年以来,全国电力市场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各类新型储能商业模式被不断激活。其中共享储能模式发展比较迅速,共享储能以新能源租赁收益为基础,还可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市场,可接受电网统一调用,提升系统的利用效率,降低新能源场站配储的初始投资。青海、湖南、山东等地依据不同的需求,已陆续建立并形成相应的共享储能商业模式。2022年,南方、西北、华北、华东等区域修订了新版“两个细则”,再次明确新型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并推动新型储能参与多项品种的交易,标志着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获得收益成为新型储能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另外,2022年山东率先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交易,山西、甘肃等现货试点区域也陆续发布政策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运行。但总体来看,储能电站的成本尚不能完全得到有效疏导。从储能盈利方面,储能未形成成熟的市场化格局,商业化模式还有待探索,市场化交易机制还不太成熟,将阻碍新能源的发展。巅峰预计,未来新型储能发展需求主要集中在支撑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开发、缓解电力供应压力和保障新能源消纳三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当前新型储能项目成本回收困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型储能价格机制研究,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结合电力市场建设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市场和政策两种手段,创新商业模式,让新型储能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回报。
以宁夏为例,除去年新增新能源项目与配建储能同步并网外,很多存量项目配储还处于观望阶段。此外,储能市场品种单一,现主要通过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获利,暂未开设顶峰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相关市场规则、价格机制尚未建立。
为进一步夯实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巅峰表示,未来将适时开展“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调整,分阶段、分批次、有侧重地开展试点示范,并抓紧编制出台大型风光基地及送电配套新型储能的规划技术导则。
《报告》指出,目前新型储能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核心材料、关键部件、系统集成、调度运用、安全防护等方面还有大量技术难题有待解决。未来应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大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力度,通过打造一批原创性技术,带动产业升级。
在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储能长效盈利模式方面,宁夏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宁波建议,加快出台储能参加顶峰辅助服务市场支持政策,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费用由全部市场化电力用户共同分摊。建立规范的容量租赁市场,出台租赁管理规则,明确租赁指导价格。建设容量补偿市场,出台运营规则。建立现货市场交易机制。研究制订储能参与现货市场的主体定位、准入条件、交易规则。
截至2023年1月,全国约有26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约71GW,各地规划的装机规模超过国家规划近两倍。巅峰表示,从产业链方面看,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器件短缺,供应的压力较大。尤其是硅料和碳酸锂的价格持续高位震荡,核心组件价格不断上升,使得光储系统成本居高不下。从2022年主流储能运行策略看,新能源配储至多弃电期间一天一充一放运行,个别项目存在仅部分储能单元被调用、甚至基本不调用的情况。去年中电联也发布数据称,储能等效利用系数看,调研电化学储能项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数为12.2%,新能源配储系数仅为6.1%。此外,大型风光基地及送电配套新型储能的规划技术导则尚不明确,导致储能利用率不高。这些都是储能成为刚需的重要挑战之一。数据显示,截止2022 年,全球风、光发电累计装机量高达2168GW,占全球总装机量的25%,成为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据巅峰预测,2030 年全球风、光发电装机规模将增至7219GW,占全部装机量的47%,未来的电网将迎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阳光电源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形成“三高”特征,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高比例特高压直流输电。针对此,阳光电源率先发起对新型电力系统“攻坚”,发布“阳光电源干细胞电网技术”,集结了增强型连续高低穿技术、自适应宽频振荡抑制技术、POD功率振荡阻尼技术、微秒级电压构建技术、柔性惯量支撑技术、虚拟双源叠控技术等7大关键电网技术。
全球能源加速转型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高比例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三高”态势逐渐凸显,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提出更大挑战。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在PAT2023光伏先进技术研讨会上,阳光电源重磅发布《干细胞电网技术(Stem Cell Tech)白皮书》。作为行业首份光储系统电网技术白皮书,它系统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与挑战,并创新性推出“干细胞电网技术”方案,为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平稳运行提供新思路。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源于对电网的深刻理解,基于20多年的电力电子技术深厚积累,阳光电源“干细胞电网技术”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形成了增强型连续高低穿、多层级宽频振荡抑制、柔性惯量支撑、微秒级电压构建、GW级黑启动等多项领先技术,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干细胞电网技术通过调频调压、谐波抑制、黑启动等助力电网稳定运行, 使新型电力系统更稳定、更柔性,如同干细胞的修复、净化、造血等功能对于人体组织的作用。
portant;">
提高系统强度。惯量响应提速至5ms,更快抑制频率波动;电压故障穿越期间,无功响应快至10ms,支撑电压故障恢复;电压波动减至2%Un,系统稳定性更高。
恢复电网供电。发电脱网时,GW级大规模黑启动技术可快速响应、辅助燃气轮机重启、新能源场站发电再接入,助力局部微网和城市级大微网快速恢复供电。
提升辅助收益。快速灵活地参与电网调峰、调频、备电应用等辅助服务,为客户带来更多、更稳定的项目收益。